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
既要政治過硬 也要本領高強——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干部隊伍能力建設重要論述
偉大的斗爭、宏偉的事業(yè),需要高素質干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戰(zhàn)略高度,對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反復強調全黨同志要不斷提高實現偉大目標迫切需要的各種能力。十八大召開后不久,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提出,在全黨大興學習之風,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領導十三億多人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并提出要增強八個方面本領。近一年多來,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先后就“加強理論修養(yǎng),主動擔當作為”“發(fā)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勇于直面問題,提高七種能力”,三次發(fā)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加強干部隊伍能力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新時代干部工作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為全黨加強能力建設、提高執(zhí)政本領指明了方向。
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強本領
這是應對新形勢、進行偉大斗爭的迫切需要。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隊伍。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環(huán)境日趨復雜,大國博弈更加激烈,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某些西方大國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抬頭,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我國發(fā)展進入各種風險挑戰(zhàn)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危害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不僅會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復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我們要有力應對重大挑戰(zhàn)、防范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而要取得斗爭勝利,沒有頑強的斗爭精神不行,沒有堅韌的斗爭意志不行,沒有高超的斗爭本領不行。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永葆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當嚴峻形勢和斗爭任務擺在面前時,骨頭要硬,敢于出擊,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
這是開啟新征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俗話說,軟肩膀挑不起硬擔子。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沒有全黨理論大學習,沒有干部能力大提升,就沒有黨的事業(yè)大發(fā)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進入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fā)展,有大量的問題需要解決,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強我們自己的本領。譬如,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抓住機遇,應對挑戰(zhàn),趨利避害,奮力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需要干部增強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意識和能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暢通國內大循環(huán)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干部解放思想、開闊視野,不斷提高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能力;面對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特別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的蓬勃發(fā)展,需要干部增強領導和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以及懂網管網用網的本領;適應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擴大、共建“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日益增多的實際,需要干部提高對國際事務和國際規(guī)則的理解能力、運籌能力、操作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有本領不夠的危機感,都要努力增強本領,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強本領”,“如果不抓緊增強本領,久而久之,我們就難以勝任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繁重任務”。
這是落實新要求、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干部隊伍的重要任務。繩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黨和國家事業(yè)越發(fā)展,對領導干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光有思路和部署,沒有優(yōu)秀的人來干,那也難以成事?!痹?020年2月23日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再次提醒:“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領導干部的治理能力和專業(yè)能力明顯跟不上,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我們要增強綜合能力和駕馭能力,學習掌握自己分管領域的專業(yè)知識,使自己成為內行領導。”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當前,干部隊伍能力不足、“本領恐慌”問題比較突出:有的在紛繁復雜的形勢變化面前,耳不聰、目不明,看不清發(fā)展趨勢,察不出蘊藏其中的機遇和挑戰(zhàn);有的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找不到有效管用的好思路好辦法;有的面對信息化不斷發(fā)展,不懂網絡規(guī)律、走不好網上群眾路線、管不好網絡陣地,被網絡輿論牽著鼻子走,等等。面對黨和國家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每一名黨員干部都必須永不自滿、永不懈怠地加強學習、增強本領。
緊跟時代前進步伐全面提高素質能力
提高政治能力。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種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過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各種重大斗爭考驗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政治能力,首先要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這個問題上,決不能有任何迷糊和動搖!”黨員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觀察分析形勢把握政治因素,籌劃推動工作落實政治要求,處理解決問題防范政治風險,凡是有利于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事就堅定不移做,凡是不利于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事就堅決不做。煉就一雙政治慧眼,要有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見微知著能力,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潛在的風險有科學預判,知道風險在哪里、表現形式是什么、發(fā)展趨勢會怎樣,不當“馬后炮”,不做事后諸葛亮。牢記政治責任,保持政治清醒,在防止和糾正各種形式“低級紅”“高級黑”的具體實踐中做到“兩個維護”。增強政治自制力,對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懷有敬畏之心,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
提高戰(zhàn)略思維能力。在新時代黨治國理政實踐中,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思維是貫穿其中的一條重要思想線索。習近平總書記把戰(zhàn)略思維提到“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樹立的思維方式”的高度,深刻指出“戰(zhàn)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zhàn)略上判斷得準確,戰(zhàn)略上謀劃得科學,戰(zhàn)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yè)就大有希望”,反復強調“全黨要提高戰(zhàn)略思維能力”,要“有世界眼光和戰(zhàn)略思維”“放眼全局謀一域,把握形勢謀大事”“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維、提前謀局”。實踐證明,只有不斷提高戰(zhàn)略思維能力,才能辨清大局、判明大勢、著眼大事,才能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領導干部首先要有戰(zhàn)略眼光,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想問題作決策一定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多打大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善于把地區(qū)和部門的工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yè)大棋局,做到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提高改革攻堅能力。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改革創(chuàng)新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動力。面向未來,我們要全面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繼續(xù)走在時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動力、求突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的改革發(fā)展正處在克難攻堅、闖關奪隘的重要階段,迫切需要銳意進取、奮發(fā)有為、關鍵時頂得住的干部?!秉h員干部要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剛勇豪邁,把干事熱情和科學精神結合起來,使各項改革舉措符合客觀規(guī)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眾利益。掌握正確方法,堅持創(chuàng)新思維,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尊重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從生動鮮活的基層實踐中汲取智慧。
提高狠抓落實能力??照務`國,實干興邦。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習近平總書記一語中的:“抓工作,是停留在一般性號召還是身體力行,成效大不一樣。講實話、干實事最能檢驗和錘煉黨性?!秉h員干部要有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實。領導干部更要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干家,既當指揮員、又當戰(zhàn)斗員,親力親為、善作善成。抓落實,一把手是關鍵,要把責任扛在肩上,敢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敢接最燙的山芋,把工作抓得緊之又緊、細之又細、實之又實。要用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赤誠,通過增加黨的好政策的“含金量”,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決不能搞坐而論道、夸夸其談的“客里空”,戰(zhàn)國趙括“紙上談兵”、兩晉學士“虛談廢務”的歷史教訓要引以為戒。
在奮進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錘煉能力
加強思想淬煉,砥礪初心使命。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度,決定著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維視野的廣度、思想境界的高度?!绷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光輝的思想旗幟、也是豐富的理論寶庫,必須帶著信念、帶著感情、帶著使命學,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真正讀出“真理的味道”,悟透“活的靈魂”,學到“看家本領”。要深刻把握蘊含其中的政治立場、價值追求、精神風范,深刻感悟人民領袖的思想偉力、實踐偉力、人格魅力,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學思踐悟中砥礪初心使命,在細照篤行中不斷修煉自我,保持對黨的忠誠心、對人民的感恩心、對事業(yè)的進取心、對法紀的敬畏心,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那樣真正做到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加強政治歷練,提高斗爭本領。歷事才能練心。通過政治實踐的教育、洗禮、感悟,增強政治意識,豐富政治經驗,是提高政治能力的根本途徑。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自覺把講政治貫穿于黨性鍛煉全過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與擔任的領導職責相匹配?!秉h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加強政治能力訓練和政治實踐歷練,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中淬煉政治靈魂,在投身重大斗爭實踐中積累政治經驗,在嚴格紀律規(guī)矩中強化政治操守。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對容易誘發(fā)政治問題特別是重大突發(fā)事件的敏感因素、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做到眼睛亮、見事早、行動快,防止和克服嗅不出敵情、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的“政治麻痹癥”。提高風險處置能力,防止個別風險演化為綜合風險、局部風險演化為區(qū)域性或系統性風險、經濟風險演化為社會政治風險、國際風險演化為國內風險。增強斗爭精神,發(fā)現危害政治紀律和政治安全的行為堅決抵制,嚴防對挑戰(zhàn)政治底線的錯誤言行和不良風氣聽之任之、逃避責任、失職失察。
加強實踐鍛煉,增長閱歷才干。人才自古要養(yǎng)成,放使干霄戰(zhàn)風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我們一些干部最缺的是實踐經驗,特別是缺少在重大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的經歷。不少干部工作很勤奮,對自己要求也嚴格,但一到大風大浪來了就沒主見了,總希望一切都太太平平的,工作思路也就是這個思路?!币徽Z不能踐,萬卷徒空虛。廣大黨員干部要在經風雨、見世面中長才干、壯筋骨。經驗表明,越是急難險重任務,越是嚴峻復雜形勢,越能錘煉人。要推動黨員干部在打好三大攻堅戰(zhàn)、抓“六穩(wěn)”促“六?!?、疫情防控等生動實踐中,勇挑重擔接地氣,真刀真槍煉膽魄,摸爬滾打長才干。多接幾回“燙手山芋”,多當幾回“熱鍋螞蟻”,才能練就硬脊梁、鐵肩膀、真本事。
加強專業(yè)訓練,提高業(yè)務素質。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向前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對專業(yè)化、專門化、精細化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采取一般化、大呼隆、粗放型的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是完全不能適應的。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加強干部隊伍專業(yè)化建設,并對領導干部提出要“加強對新科學知識的學習,關注全球科技發(fā)展趨勢”“提高金融工作能力”“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應對風險的能力”“不斷提高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學會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區(qū)塊鏈、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治理”等一系列具體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涵養(yǎng)專業(yè)精神、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掌握專業(yè)方法,努力打造又博又專、推陳出新的素養(yǎng)結構,努力成為兼收并蓄、融會貫通的通達之才。干部教育培訓也要突出精準化和實效性,針對不同領域、不同層級、不同年齡段干部的特點,圍繞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堅持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zhàn)、推動經濟體系優(yōu)化升級、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等重大戰(zhàn)略部署,幫助干部彌補知識弱項、能力短板、經驗盲區(qū),全面提高抓改革、促發(fā)展、保穩(wěn)定水平和專業(yè)化能力。
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干部能力提升
嚴把能力素質關,圍繞事業(yè)發(fā)展需要配班子用干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人導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對干部最大的激勵是正確用人導向,用好一個人能激勵一大片”。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提出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的方針,就是強調選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視才干?!耙缘聻橄?,不是說只看德就夠了,還得有過硬本領”,“有才無德會壞事,有德無才會誤事,有德有才方能干成事”。要落實好干部標準,在選人用人上體現重品德、重才干、重擔當、重實績、重公認的鮮明導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為識別干部、評判優(yōu)劣、獎懲升降的重要標準,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組織和群眾認不認可作為選拔干部的根本依據,把那些能力突出、業(yè)績突出,有專業(yè)能力、專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精神的優(yōu)秀干部及時用起來。堅持事業(yè)為上、以事擇人、人事相宜,更多地考慮“該用誰”而不是“誰該用”,做到事業(yè)發(fā)展需要什么樣的人就用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人最合適就選什么樣的人。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推動形成能者上、優(yōu)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鮮明導向。推動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才能激活“一池春水”、形成“源頭活水”。要堅持有為才有位,突出實踐實干實效,讓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機會有舞臺,使干部有全身謀事之心而無側身謀人之虞;對那些不作為、亂作為的干部,對那些工作不投入、不深入的干部,對那些不會干、不能干的干部,該教育的教育、該免職的免職、該調整的調整。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并重,落實“三個區(qū)分開來”要求,完善容錯糾錯和澄清保護機制,在強化責任約束的同時鼓勵創(chuàng)新、寬容失誤,切實為勇于負責的干部負責、為勇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抓敢管的干部撐腰,激勵廣大干部增強提升能力、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氣神。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