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驗交流
勿忘先烈 勿忘國恥
近日,觀看了愛國主義抗戰(zhàn)題材電影《八佰》。片中有幾個畫面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憤怒、感動、熱血、悲涼的情緒相互交織纏繞著。
其中一個畫面是一個年僅21歲的士兵陳樹生身綁手榴彈從5樓一躍而下,用血肉身軀撞進日軍突襲小隊的防御鋼板里,拉響導火索與敵人同歸于盡……血霧還未散去,另一個鮮活的生命再次如絢爛煙花轉(zhuǎn)瞬即逝。在國家危難之際,人的尊嚴和民族的韌性被徹底煥發(fā)出,他們步履堅定縱身躍下卻大聲喊著:“娘,孩兒不孝了”,這種行動與情感上的反差讓我的眼淚奪眶而出。一面是國,一面是家,他們用生命詮釋著作為軍人的使命和忠誠,為了大家舍棄小家,他們不假思索、身體力行。看到這里,我不禁感慨,在那個硝煙彌漫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無數(shù)仁人志士將全部精力甚至生命都獻給了世界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他們經(jīng)歷了血與火的磨煉,生與死的考驗,但什么也阻止不了他們前行的腳步,因為他們知道,只有自強自立,才能不被欺負;只有團結(jié)奮進,才能共赴輝煌。就像近幾年涌現(xiàn)的抗洪戰(zhàn)士和抗疫天使,他們的壯舉一脈相承,在國危難之際、人民需要之時,勇挑重擔、前仆后繼,與天地抗衡,與病魔較量,最終完成艱難任務。
還有一個真實卻諷刺的畫面是以蘇州河為界,一邊是歌舞升平的天堂,一邊是滿目瘡痍的地獄,在這場敵我戰(zhàn)力懸殊的戰(zhàn)役中,團長謝晉元帶領著425名士兵頑強抵抗四天五夜。但是西方列強為避免戰(zhàn)火禍及租界,強迫國軍指揮部命令88師撤退。軍令難違,他們只能在槍林彈雨中分組通過垃圾橋退入租界。為了讓大部隊順利渡橋,由十余人自愿組成敢死隊,負責斷后和拖延日軍的瘋狂進攻。他們在行動前互相道了句:“兄弟們,我們來生再見。”看到這里,我再次潸然淚下,這句話深深刺痛了我,也震撼了我。刺痛是因為他們還那么年輕,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卻不得不選擇放棄。震撼是因為面對死亡,他們毫無退縮,僅是一句輕輕的道別,便大步流星視死如歸。戰(zhàn)爭中的人性光輝迸發(fā)而出,害怕、畏縮在這一刻被徹底擊退,沖橋時場面,再次展現(xiàn)了他們的英勇無畏的氣概和團結(jié)一致的力量。八佰壯士的英勇苦斗徹底激發(fā)起國人沉睡的家國情懷和民族氣節(jié),人們紛紛參軍、捐款捐物、聲援上海,甚至連外國友人都連連贊嘆。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作為新一代的我們享受著幸福生活,恣意張揚著青春,這些美好都是無數(shù)先烈艱苦奮斗的甜美果實?!拔鹜攘摇⑽鹜鼑鴲u”,絕不能只是一句口號,我們應該像梁啟超所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不虛度年華、不碌碌無為,盡吾輩之所能,發(fā)光發(fā)熱,只為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國家培育之情。當我中國足夠強大,何懼別國欺辱挑釁。(吳瑤)